张旭
博士,副教授
生物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生导师
生物与医药专业(生物工程领域):硕士生导师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91.9- 1995.6 青岛科技大学攻读学士学位
1995.9- 1998.6 青岛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8.9- 2001.7 3044am永利集团官网攻读博士学位
2002.1 -2004.6 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讲师
2004.6- 今 3044am永利集团官网生工学院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副教授
2010.9- 2011.9 英国伯明翰大学生命学院做访问学者
从事专业:生物工程、生物化工
十多年以来一直从事生物工程、生物化工等专业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生物过程工程》、《生物工程原理》等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生物反应器工程》。主持在研及完成国家重点专项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国家和地方研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如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Biosourc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Food Chemistry,Hydrometallurgy,高校化工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等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其中被SCI收录三十余篇; 并被IECR、BT、化工学报等多家国内外学术杂志邀为审稿人。申请并获授权的国家专利如“用于难浸硫化金矿生物氧化的反应器”等八项。参与编著图书“节能减排理论基础与装备技术”。
研究方向:为了解决当今社会所面临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经过多年潜心研究,逐渐凝练形成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基于资源与环境的生物工程。研究领域聚焦于采用生物技术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过程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探究资源环境微生物对极端环境的响应及其调控策略,并由此而形成了以化学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相结合的研究特色。
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资源环境微生物筛选、驯化、改造及高效功能菌群的构建
以优化策略筛选、驯化、改造和构建具有特殊功能的高效微生物菌群,采用微生物组学等技术研究极端环境下各菌种之间的互作机制。分别针对产氢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土壤修复微生物、有机污染物降解菌株进行了研究,开发了高效的微生物组构建技术,开发建立了相应的工艺过程。实现了迄今国内外最高水平的锂电池生物浸出效率;研究成果为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多尺度方法探究环境因素调控资源环境微生物结构和功能机制
分别从反应器尺度、矿浆颗粒尺度、微生物被膜尺度、细胞尺度和基因尺度等多个尺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极端环境因素对资源环境微生物的结构及功能的作用机制。获得了过程强化的工程化调控策略(包括工程学策略和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策略等)。实现了相关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关键瓶颈问题的突破,为资源与环境生物过程的优化及大型化生物反应器的开发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合成生物系统中特殊功能模块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资源环境微生物产业化过程及其生物反应器的优化与放大技术
通过重点开展资源环境微生物培养基组成设计与优化、高密度资源环境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物质、能量代谢调控与产物表达机制、微生物组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生物反应器流体混合与气液传质、资源环境微生物生理状态与生物活性、过程参数检测与控制等关键科学与工程问题的研究,建立了服务于自然矿山和城市矿山微生物浸出、微生物土壤修复、有机污染物降解等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了资源环境微生物培养过程及其生物反应器工程优化放大技术平台,并且与国内相关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成功开发了大型化难处理浸矿生物预氧化反应器(700 m3),实现了柴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动物细胞、组织工程及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关键科学与工程问题研究
针对动物细胞、组织工程、干细胞大规模培养过程中的工程化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基于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等多学科基本原理,结合最新科技研究成果,深入探究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开发和优化、生物反应器设计放大和操作强化、优化等过程中的关键科学与工程问题。
承担或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1)2020-2025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微生物高效产氢规模化示范(2020YFA0907300),在研。
(2)2019.1-2022.12 主持金属离子胁迫下废弃锂电池生物浸出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218780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已结题。
(3)2017.10- 2020.10 主持十三五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年产3000吨DHA藻油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4)2017.12-2019.12 主持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技术,企业横向课题,已结题。
(5)2018.9-2021.12 参与生物力学调控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微组织构建,子课题编号:2018YFC105801。项目名称:生物力学调控组织再生核心技术研发及其临床应用转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18YFC1105800),已结题。
(6)2012.1-2015.1 主持大型微生物冶金生物反应器(2012AA060503),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已结题。
(7)2008.12-2010.12 主持难处理金精矿高效生物预氧化反应期研制(2007AA060904),国家863重点项子课题,已结题。
(8)2008.12-2010.12 主持细胞沉降截留装置流场分析与细胞沉降行为的研究(20706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已结题。
(9)2008.10-2011.10 主持木质纤维素水解液微生物制氢过程研究(No. 2060204),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配套课题,已结题。
(10)2005.11-2007.11 主持动物细胞重力沉降装置功能化壁面与逆序涡作用研究(05ZR14037),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已结题。
所获奖项方面:
(1)2002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2)2004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
近年来主要代表性论文
英文论文:
(1)Xu Zhang, Hongjie Shi, Ningjie Tan, Minglong Zhu, Wensong Tan, Damilola Daramola,Tingyue Gu, Advances in bioleaching of waste lithium batteries under metal ion stress. 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 (2023) 10:19
(2)Guanglin Chen, Hongjie Shi, Huili Ding, Xu Zhang*, Tingyue Gu, Minglong Zhu ,
Wensong Tan,Multi-scale analysis of nickel ion tolerance mechanism for thermophilic 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 dooxidans in bioleaching,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3, 443,130245
(3)Guoqing Cheng, Huili Ding, Guanglin Chen, Hongjie Shi, Xu Zhang*, Minglong Zhu, Wensong Tan, Effects of CdS NPs on sulfate bioredu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to 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2022, 9:35.
(4)Dehong Liu, Hongjie Shi, Guanglin Chen, Xu Zhang*, Tingyue Gu*, Minglong Zhu, Wensong Tan, Strategies for anti‑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acid stress in bioleaching of LiCoO2 using an acidophilic microbial consortium, Extremophiles 2022, 26:22.
(5)Weijin Wu, Xiyan Li, Xu Zhang*, Yongqiu Qiu, Minglong Zhu, Wensong T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Defenses in a Mixed Culture of Acidophilic Bacteria Response to Co2+ Exposure [J], Extremophiles, 2020, (SCI, IF=2.04)
(6)Xiaocui Liu, Hao Liu, Weijin Wu, Xu Zhang*, Tingyue Gu*, Minglong Zhu and Wensong Tan,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Metal Ions in Bioleaching of LiCoO2 by anAcidophilic Microbial Consortium,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20, 10:3058. (SCI, IF=4.25), DOI doi: 10.3389/fmicb.2019.03058.
(7)Weijin Wu, Xiaocui Liu, Xu Zhang*, Xiyan Li, Yongqiu Qiu, Minglong Zhu, Wensong Tan.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bioleaching process of LiCoO2 by sulfur-oxidizing and iron-oxidizing bacteria,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9, 128(3): 344-354.
(8) Yifeng Li, Yongqiu Qiu, Xu Zhang*, Minglong Zhu, Wensong Tan, Strain 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biohydrogen production by Enterobacter aerogenes EB-06 from glycerol fermentation, Bioresource and Bioprocess. 2019,6: 15-19.
(9) Chaochun Tang, Weiwei Zhang, Haibao Cai, Zhaoyang Ye, Xu Zhang, Wensong Tan, Resveratro improves ex vivo expansion of CB-CD34+ cells via downr egulating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level,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2018,120(518) DOI: 10.1002/jcb.28052,
(10) Weijin Wu, Xiaocui Liu, Xu Zhang*, Minglong Zhu, Wensong Tan, Bioleaching of copper from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by bacteria-free cultural supernatant of iron-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 2018,5:10
中文论文:
(1)白春丽, 叶倩, 姬阿美, 刘旭平*, 张旭*, 刘志亮, 朱明龙, 赵亮, 谭文松,生产禽流感病毒的悬浮MDCK细胞稳定性的研究,生物技术通报 ›› 2020, 36 (10): 72-79.
(2)刘浩,刘德洪,程国庆,张旭*,顾停月,朱明龙,谭文松,吴星莹,金属离子胁迫对钴酸锂生物浸出过程影响研究,高校化工学报,2020,10
(3)李西燕,张旭*,朱明龙,谭文松,柴油降解菌的筛选、菌群构建及其降解机理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2):2945-2953
(4)邱永秋,吴炜进,刘浩,李西燕,张旭*,朱明龙,谭文松,Lysinibacillus sp. ReCr-13还原Cr(VI)特性及对Cr(VI)诱导的氧化胁迫响应,高校化工学报,2019,33(4):856-863。
(5)王兆印,李一锋,张旭*,朱明龙, 谭文松,有机胺对螺旋藻生长及固碳效果的影响,高校化工学报,2017,31(2):377-387.
(6)王红,王兆印,张旭*,朱明龙,谭文松,富氧条件下活性氧和初始Fe2+浓度对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过程的影响,高校化工学报,2016,30(1):104-111.
(7) 雷彬,张旭*,谭文松,朱明龙,Klebsiella Pneumoniae ECU-15 生物纳米钯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合成机理初探,高校化工学报,2015,29(4):873-880.
(8)刘杰,张旭*,朱明龙,谭文松,嗜铁钩端螺旋菌氧化难处理金矿的研究,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5(10):62-66.
(9)赵江曼,朱明龙,张旭*,谭文松,硅酸盐细菌的筛选、鉴定和对铝硅酸盐矿物的作用研究,高校化工学报,2014,28(5):1036-1043.
(10)孙理鑫,张旭*,朱明龙,谭文松,矿石氧化过程菌体吸附的重要性研究,金属矿山,2012,4(27):92-95.
国家发明专利:
(1)中国发明专利:用于难浸硫化金矿生物氧化的反应器,授权号: ZL 100580108C
(2)中国发明专利:倾斜式重力沉降活细胞截留装置,授权号 ZL 100469863C
(3)中国发明专利: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其制备氢气和2,3-丁二醇的方法,授权号:ZL 101531979 B
(4)中国发明专利:用于透明质酸发酵的新型反应器,授权号:ZL101096632 B
(5)中国发明专利:从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提取透明质酸的方法,授权号:ZL101089021B
(6)中国发明专利:利用冶金微生物预氧化难处理金精矿的方法与装置,授权号 ZL 201410165751.9
(7)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生物反应器,授权号:201720976650.9
(8)中国发明专利,利用微生物从废弃锂电池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授权号:CN 108546822 B.
(9)中国发明专利,利用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调理剂,申请号:201810471932.2,申请日:2018.05.17 申请公布号:CN 108841392 A
(10)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谷胱甘肽提高废弃锂电池中金属生物浸出率的方法,ZL 2019 1 1079966.8
(11)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易于释氢的发酵装置及发酵制氢方法,CN114703039A(公开号)
联系方式: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邮编:200237)
3044am永利集团官网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十八楼915室)
电话:021-64252536
传真:021-64252250
电子信箱:zhangxu@ecust.edu.cn